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手机价格 手机价格

中兴智能手机怎么样知乎_中兴手机好吗质量怎么样

tamoadmin 2024-09-22 人已围观

简介1.质量最好的国产手机 知乎2.做国产数据库的上市公司有哪些?3.努比亚 z17mini 怎么样 知乎4.中兴和华为实力对比知乎作者:李狗链接:s://.zhihu/question/26357238/answer/33306154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自《华为中兴混战15年:任正非与侯为贵的恩恩怨怨》 题主的文题在此文章里兴许能找到答案

1.质量最好的国产手机 知乎

2.做国产数据库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3.努比亚 z17mini 怎么样 知乎

4.中兴和华为实力对比知乎

中兴智能手机怎么样知乎_中兴手机好吗质量怎么样

作者:李狗

链接:s://.zhihu/question/26357238/answer/333061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自《华为中兴混战15年:任正非与侯为贵的恩恩怨怨》 题主的文题在此文章里兴许能找到答案 业界素有“华为是狼,中兴为牛”一说。狼要吃肉,牛要吃草,看似不相冲突。但是1996年首次交锋以来,双方狼牙对牛角、针尖对麦芒,激烈混战了整整15年。  在承诺不透露姓名的前提下,《商界》记者与华为中兴内部人士进行了深度交流,揭开了双方十几年来心照不宣而又不断上演的暗战……  华为的计谋  1985年初,40岁出头的侯为贵来到深圳,做起了电子表、电子琴的加工业务,一年就赚了35万元,这就是最初的中兴通讯。  次年,侯为贵用赚来的钱成立了研发小组,专攻交换机领域,最终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就此进入通信领域并一发不可收拾。  就在侯为贵专心研制交换机时,转业军人任正非乘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车。1988年,他和几个人合伙凑了10万元,在一栋居民楼里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最初代理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户交换机产品,开始走上销售电信设备的路子。  经过两年的积累,华为在沿海区域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任正非也开始做研发,推出了自己生产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凭着已经搭建的销售网络,华为顺利打进电信设备供应商的行列,和中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初次照面双方相安无事。据说当时侯为贵与任正非惺惺相惜,两人多次私下探讨民族通信业该如何崛起。  不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中兴和华为同样逃不出这个宿命,何况他们身处的是一个潜力巨大、竞争激烈的行业。  1996年,侯为贵决定突破原来产品结构上的单一性,向交换、传输、接入、视讯、电源、移动、光通信等多元化领域扩展;凑巧的是,任正非也在同一年为华为制定了发展,在产品结构上同中兴几乎如出一辙,至少有70%的产品是重合的。  同城兄弟头一回有了针锋相对的苗头,开启了此后15年双方激烈混战的大幕。  随即,双方开始紧锣密鼓地排兵布阵。天生“狼性”的任正非组建了一批极具攻击性的销售团队,四处出击,争夺市场;而侯为贵则使出价格利器,用低价俘获人心。  是继续各自为战,还是直接撕破脸皮兵刃相见?任正非分析,同中兴相比,华为在市场占有率、销售渠道及销售规模上都有一定优势,1996年华为销售额为26亿元,而中兴只有6.8亿元,如果主动出击,华为胜算很大。任正非决定给侯为贵一个下马威,令他措手不及。  1998年,在湖南、河南两省的交换机投标会上,华为递交了一份特别的标书。在这份标书上,华为将自己的产品同中兴的产品进行了详细对比,并委婉表示华为在性能上远优于中兴。不过令任正非始料未及的是,在投标会的第二天,中兴如法炮制、以牙还牙,全面更换了一份打击华为的标书,最后抢得大额度订单。  任正非会就此认输吗?当然不会。他迅速拿起了法律武器,在河南高院和长沙中院起诉中兴,状告其将“中兴电源”与“华为电源”进行引人误解的对比,引来各路媒体争相报道,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以为中兴在恶意竞争,华为先入为主地打响了品牌维护战。  随后侯为贵奋起反击,也在郑州、长沙摆下公堂,期望“以牙还牙”的法子能再度显灵。最终官司四起双方各赢一半,华为被要求赔偿中兴经济损失180.5万元,中兴被要求赔偿华为经济损失89万元。  首次交锋,华为输了官司交了银子却赢得了品牌和市场。从1998年到2000年,中兴年销售额从41亿元增至102亿元,而华为年销售额则从89亿元增至220亿元。华为一举奠定自己的王者地位。 中兴的反击  1998年春,由于与高通公司知识产权问题尚未解决,中国联通第一次CDMA95招标项目中途夭折,再次招标时间悬而未定。  是继续保留CDMA95项目,还是将重心转攻其他领域?同时打算竞标的中兴和华为,都必须做出战略取舍。  任正非认为,中国联通在短期内很难上马CDMA项目,即使几年后再上这个项目,也不会选择相对落后的CDMA95,而应该直接选择更为先进的CDMA2000。因此,任正非迅速撤掉原来的CDMA95小组,转攻CDMA2000。同时,多年来与中兴屡次交手的经验告诉任正非,中兴习惯于跟着华为的屁股转,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这个看似无可挑剔的决定却为对手争取到了反击的时间。  机会稍纵即逝!当时全球仅有2000万左右CDMA用户,不论技术优势还是市场份额,所有厂商都处于同一起点。如果中兴能顺利拿下CDMA市场,不仅能弥补多年来在GSM领域落后华为的遗憾,还能给华为的一击。  留给侯为贵的,是一个向左走或向右走的选择题,选对了皆大欢喜,选错了则可能全盘皆输。  侯为贵冷静地分析了当时CDMA市场:联通肯定会上马CDMA项目,而CDMA95标准不逊于GSM,从安全性能角度考虑,移动网络不可能不经过CDMA95阶段的检验就直接跳到CDMA2000,并且即使转向研发CDMA2000也需要CDMA95标准的积累。  最后,侯为贵决定不再跟随华为,反而继续将重心放在研发CDMA95项目上,同时投入小部分研究CDMA2000标准。  2001年5月,中国联通第一期CDMA再次正式招标,最终选用的标准恰恰就是CDMA95的加强版!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中兴,自然轻松中标,一举争得10个省共7.5%的份额。紧接着,凭借一期优势,在2002年11月底联通CDMA二期建设招标中,中兴又获得了12个省份总额为15.7亿元的一类主设备购合同。  中兴的强势反击使得华为两次投标都颗粒无收,这让凡事都要争先的任正非很是郁闷。然而,更令他郁闷的,还在后面。  当时风靡日本的小灵通技术被UT斯达康引进国内后,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热潮。网络运营商认为它建网速度快,投资小;用户则觉得它经济方便,同手机相比,只花20%的钱就能享受80%的服务。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小灵通技术是否落后的大讨论在业内展开。华为对小灵通技术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后认为,这项技术比较落伍,不出5年就会被淘汰,同时,电信主管部门对待它的政策也不明朗,于是选择放弃。  巧合的是,就在华为宣布放弃小灵通业务的几天后,侯为贵对着全体中兴员工说,中兴今后市场主攻产品就是小灵通。中兴又一次拾起华为丢下的市场精耕细作。  侯为贵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意气用事,他认为当时中国移动(微博)的移动业务发展迅速,而中国电信(微博)的固话业务增长缓慢,中国电信一直想建一个移动网,小灵通刚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到2004年年底,小灵通用户已达6000万,基本都是UT斯达康与中兴的天下。当华为幡然醒悟时,中兴不仅已经从中赚取了可观的利润,还建立了牢固的客户关系,华为想插进一脚难于登天。  夺得CDMA和小灵通市场后,中兴在市场扩展之路上走得愈来愈顺。2003年,中兴年销售额达到251亿元,而华为年销售额为317亿元。中兴与华为的差距越来越小。  两败俱伤  眼看着中兴在国内CDMA和小灵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华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两家公司在产品结构上有很大雷同,但一直以来不论在哪个领域,华为都有着绝对的领先优势,现在中兴竟然在这两个领域远远把华为甩在了后面,这哪是任正非所能容忍的!  当时国内的CDMA市场已被中兴和国外巨头瓜分殆尽,而华为手里还握着自己投入巨资打造的CDMA2000产品线,鸡养大了,却只能干瞅着不下蛋,任正非不得不另想出路,这一次他瞄准了海外市场。  历来全球通信市场的绝大份额都被欧美系把持,比如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阿尔卡特,多年来他们南征北战,使得整个欧洲、北美洲及东亚市场都被蚕食殆尽。华为要进军海外,唯一的缺口只剩下亚非拉等发展中地区。  为了配合即将上马的海外战略,任正非开始大量招兵买马。2001年,重庆邮电大学电信专业一个40余人的毕业班,39人被华为招走;东南大学无线电专业30人的毕业班,25人进了华为,这种整班成建制的掠夺性招人频频在各个高校上演。  人马齐备,任正非开始为他的全球霸业做第二轮准备:训练一批嗅觉灵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销售人员,为了让这批一线战士心甘情愿地不惜一切代价抢夺市场,任正非制定了一系列颇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传闻其提成比例就高于行业平均水准5个点左右。  万事俱备,凭借物美价廉的设备优势,华为很快就在这些地方安营扎寨。2002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就达10.5亿元,占总营收比5%左右。  远在深圳的侯为贵心急如焚。  尽管国内小灵通市场一片繁荣,销售和利润都有非常可观的增长,在2002年为中兴贡献了22.89%的份额,但小灵通可能出现发展危机的传言也愈演愈烈。  侯为贵心里清楚,如果中兴丧失小灵通优势,同华为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并且现在的华为还有了海外战场,形势不容乐观。  他决定重拾多年的跟随战略,紧跟华为出征海外,开始新一轮的较量。  2003年,在印度MTNL公司的一次竞标中,华为和中兴分别通过印度本地合作伙伴同时参与了项目竞争。华为的竞标价格为34.5亿卢比,中兴的价格略高一点,几天角逐,所有参与竞标的公司中,中兴排在第二位,华为殿后,中兴夺标几乎毫无悬念。最后,MTNL却出人意料地弃中兴选华为。  对于这个结果,侯为贵心里很不服气,他很快找到了反击点。在MTNL的标书中有这样一行字:参与本次工程竞标的企业必须具有在世界任一地方至少20万线CDMA设备供应记录,方能参与竞标。  侯为贵欣喜若狂,华为此前在亚非拉市场拿下的项目都比较小,根本没有20万线CDMA设备供应记录,凭什么和中兴抢?随即,侯为贵派人准备了一份中国联通CDMA网络建设工程中标公司的统计资料,并明确标注华为不具备相关条件,意欲把华为到手的订单再抢回来。  虽然侯为贵的如意算盘最终落空,不过MTNL接到中兴的材料后特意派出调查小组奔赴华为进行盘查,搞得任正非大为光火。此番交战,双方打了一个平手,都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2004年,中兴决心进攻尼泊尔市场。纵观当时华为的海外布局,尼泊尔是华为进入最早、费时最多、防卫最严的市场,如果中兴能在这里打开出口,其战略意义非凡。  长期以来,侯为贵奉行技术至上的理念,致使中兴没有一支攻势猛烈的销售队伍,销售并非中兴的强项。侯为贵问自己,中兴的强项是什么?技术、产品!如果具备技术优势的产品,价格还非常低,市场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侯为贵决心破釜沉舟拼死一战,他的底牌除了低价还是低价,在投标会上,他不仅不允许中兴的竞标价格高于华为,还要低上至少1倍!抢到订单和市场才是胜者,亏钱也无所谓。  这种极具赌性的市场动作,令华为连栽了好几个跟头,任正非怒不可遏,甚至动用政治手段向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递交起诉书,状告中兴屡次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过依然难以改变中兴夺走市场的事实。  这种“先变坏再变大”的战火从印度烧到俄罗斯,最后蔓延至整个海外市场。不过这种不计成本的价格恶战也让双方心力交瘁,2003年华为的净利润率为14%,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下降到4%,而中兴在2007年的净利润率还不到4%。  3G决战  2008年前后,中国通讯设备商迎来了最敏感的时期——3G前夜。根据全球通信业发展趋势,中国走进3G时代基本没有悬念,但令设备商头疼的是,由于信息产业部迟迟不照,使得标准选择成为一大困扰。  WCDMA、CDMA2000、TD-SCDMA这三大标准到底如何选择?在未知面前,很多设备商不得不脚踏三只船,中兴和华为也不例外。  双方均在三大标准上有所投入。任正非认为WCDMA是欧洲标准,与GSM一脉相承,必定是3G市场最大的蛋糕,为此他不惜投入数百亿美元和几千人的研发队伍专攻WCDMA方向,颇有些豪赌架势。如果最后WCDMA在牌照上占据优势,华为无疑将再次拉开与中兴的距离。  不过侯为贵也有自己的筹码,继19年顺利在A股上市后,2004年中兴再次启动资本战略登陆H股市场,为自己募集到大批海外资金,中兴完全有资本从容应战。  面对任正非的豪赌,侯为贵选择中庸之道予以应对:WCDMA不放弃,适度投入;依靠CDMA95标准大规模商用基础,平稳向CDMA2000过渡;TD-SCDMA方面,拉拢业内国字号电信,共同起草TD-SCDMA国际标准,争取支持。  2008年7月,中国电信率先抛出270亿元CDMA网络招标订单,这是中国电信接下C网后的首次动作。面对这份大餐,中兴和华为剑拔弩张。当时的C网产业链格局即将面临重新洗牌,原来错失C网发展机遇的华为,希望借此一役重新确立自己的王者地位,而在国内C网市场占有30%份额的中兴,则希望在3G来临之前把盘子做大,不给华为任何可乘之机。  双方陈兵摆阵的同时,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偷袭”战也暗自上演。  就在华为和中兴在北京为CDMA大订单争得头破血流的第二天,国泰君安发布了一则报告,称华为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幅赠送设备,“华为在国内CDMA市场接近零份额,因此进行大举赠送的行为可以理解,需强调的是,赠送设备未必能获得市场份额”。似乎是为了配合这份报告,当天下午,市场就开始传言华为在此次100多亿元的设备招标中,竟给出了6.9亿元的“地狱价”,仅为报价最高的阿尔卡特朗讯的1/20。  消息出来当天,中兴在A股和H股市场上就全线下挫。侯为贵清楚,华为的招数是要给市场吹风,形成舆论攻势,不过华为更离奇的招数还在后头。  据当时参与竞标的一位业内人士回忆,在出手生猛的华为面前,中兴不得不选择降价更改标书,但一早派出去送标书的工作人员愣是错过了送标时间,“其实是华为派人中途制造意外把人截留了”。  首轮争夺,华为成功将自己在国内CDMA市场份额提升到25%。  2009年初,等来了WCDMA标准3G牌照的中国联通,迅速发放招标说明,拥有研发及市场优势的华为对这次招标志在必得。招标初期,双方就开始了较量,不仅互放裁员烟雾弹,力图用舆论压制对方,中兴还使出更让人触目惊心的价格屠刀:“0”报价!  但无奈中兴在WCDMA领域表现实在一般,最后它仅获得20%的市场份额,而华为则拿到31%份额的订单,华为两战雪耻。  3G大势已定,侯为贵也无心恋战,他再次跟随华为将触角伸向欧洲,抢夺起数据卡业务。当然,侯为贵没忘记带上低价屠刀,在欧洲市场上掀起了一场价格混战,将原本售价200欧元的数据卡降至17欧元,致使华为损失了10亿美元。不仅如此,中兴的高调行为还引来了欧盟对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公司进行“三反”调查,令华为差点丧失继续留在欧洲市场的权利。  凭空一声惊雷起,2011年4月28日,华为突然宣布将以侵犯公司数据卡、LTE(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专利和商标权的名义,正式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提起法律诉讼。  这样摆上台面的对抗,中兴要如何应对?20小时之后,中兴发表反诉声明称,中兴也以侵犯LTE若干重要专利的名义,在国内对华为提起法律诉讼。  事实上,在通信业内,设备商之间相互置换专利已属行规,华为中兴此番如此小题大做,实则为了争夺3G之后更有潜力的4G市场。  这一战,究竟是华为笑到最后,还是中兴能绝地偷袭成功,一切有待揭晓。这对同室操戈了15年的兄弟都还不想停下来

质量最好的国产手机 知乎

中电十四所的介绍以及硕士博士的待遇包括如下:

2019届双985小硕,研究部员工,已离职。谈一谈自己对14所的认识。

这个回答是个人认为最客观的回答,主要是针对制度的思考,我从研究部员工的个人角度来讲一下自己的感受。由于保密等原因,网上关于研究所的信息是相对比较少的。

相当一部分人对所里的印象为:1、工作强度相对互联网与华为较低2、公积金非常高(50%),待遇优渥3、工作稳定,没有中年危机4、压力较小,有自己的生活,发展兴趣爱好5、只有校招可以入职,非应届没有入所的机会。来了所里,不满意可以再去私企,而去了私企,就不能再进研究所了。

而对于工作的内容、形式与环境,大多数人是一无所知的。接下来对这五点给出自己的了解和看法,仅适用于研究部硕士,回答中的讨论截图来自脉脉、虎扑、知乎等众多论坛,以证明说法是尽可能客观的。

关于工作强度。在所内的话,研究部固定单休,周内正常工作时间为8:30-20:00(其实很多时候不止20:00),赶上忙的时候比如竞标等,加班到夜里十点多甚至凌晨都是常态。周六固定上班,与周内相比,下班相对早一些。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不管节日还是周末。

节日基本必加班,以国庆期为例,不少同事都要加班工作三四天。据说有的部门会统计加班时长,用于评定绩效,但我并不能确定。整体而言,加班的强度是很大的。在所外,研究部的出差强度很大。学校期间的出差是到各个城市里去参加会议,而所里硕士的出差大多到各个外场。

出差的时间一部和三部的出差时间最长。一部有的同事一年出差可达两三百天以上,三部也有的同事一年有半年的时间在外出差。这是由一部负总责和三部软件调试的职责所决定的。二部做系统与显控,出差时间相比一部和三部少一些,相应的待遇对比一部和三部要差很多。由于需要现场调试,与普通企业相比,出差时间仍然是比较多的。

四部出差相对比较少,在所里的加班还是很顶的。出差的时长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很大,有的人出到怀疑人生,有的人入所一两年仍然没怎么去过。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作为制造业,雷达的设计、生产与交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团队处于不同的阶段,有的正处于设计阶段,有的则处于调试与实验的阶段。

处在不同的团队里的员工出差的先后自然不同。其次,不同部门产品类型不同,周期长度也是不相同的,有的不怎么需要出差,有的可能一呆就要呆大半年。部分硕士刚入职时会被分配到预研团队,出差强度就会小一些,实习期后再做统一的分配。

同一部门不同团队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出差人员紧缺的时候会有互相之间的调用。总体而言,研究部整体的出差强度是比较大的。在部门性质不变的大前提下,高强度的出差,或早或晚,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出差的地点与环境出差地点的分布很广,城郊、戈壁、海边、岛上都有。环境大多比较恶劣,可以想象一下郊区的厂房与车间。

出差外场(原则上)是不允许使用手机的,有的部门甚至可能出现短则数天,长则数十天的失联情况。有些地方过于偏僻(海岛与戈壁滩等),出现意外情况,比如生病等都比较难处理。

出差时的工作强度硕士在外场的工作强度很大,大多为朝8晚9/10。忙的时候干到凌晨两三点是正常的。

有时一个月,便可以经历数次通宵。外场出差时是无休的,也就是一周7天连轴转。周日晚上不加班,作为休息。关于工作几年后的出差强度,正如引用回答里所说,级别越高,责任越大,出差的问题并不会随着时间解决。有些人若干年后转岗去了管理部门,待遇也会相应下滑。

转岗是一个比较玄学的东西,好的部门很多人争着去,能否成功跟背景、个人能力都有关系。另外,部分部门不允许将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带入办公室。由于保密的原因,各种限制很多,流程也比较繁杂。

关于待遇和公积金。

实习期只有基本工资,没有绩效。实习期平均到手工资为4000元左右,时长为7个月。法律规定三年合同实习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但所里会发放7个月的实习工资。除去工资和绩效,还有公积金和油补、房补、饭补。总包每月在8k左右。

硕士转正后职位为工程师助理,收入包括工资+绩效两部分。转正后每月的基本工资只有2k多,大头全部在绩效。这样,带薪休就变成了带基本工资休。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9届7月份一起入职的同事们是很惨的。

7月份入职,第一年没有年终奖,实习期刚过,又赶上疫情不能及时开工,收入少的可怜,还影响到下一年的公积金收入。大家普遍一片哀嚎。

关于50%的公积金,是按照前一年的收入来计算的。第一年按基本工资的50%计算,由于基本工资低,每月双边公积金在2.7k左右。而由于第一年长达7个月的实习期,导致第二年在计算公积金的时候,基数仍然很低,大多人每月只比第一年多了几百块,也就是3k左右。

定在其他企业拿到base14k的offer(这个base对于电子信息类的双985硕士来说,很低了),按照单边12%的公积金计算,那么不计算年终奖的情况下,每月双边公积金在3.4k左右。如果按照base20k的offer计算,每月公积金在4.8k左右。

因此,在前两年,硕士在所里的到手收入(基本工资+绩效)和公积金都是被吊着打的。

第三年公积金可以大幅增长,但经过两年,同时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华为的同学已经有了第一笔积蓄,并涨了薪水。

目前来看,三年后大多数人的公积金可以达到每月1W左右,也就是说税前年薪在20W以上。前提是可以熬过前两年,并且适应了以后出差加班的工作强度。

如果中途没顶住,那抱歉,这两年就浪费掉了。

有意思的是,在入职前,很多人是看不上全网黑的28所的。但有很多熬不过去的人,选择离职去了28所或是其他研究所。尽管28所的工作强度也非常大,但薪资确实更高,尤其是新员工的薪资。以出差补贴为例,所里每天的出差补贴为120~180元,而28所为180~380元不等。

最后,所里近几年的新员工的待遇是一年比一年差的。

工作的稳定性

作为央企的军工研究所,稳定性高于华为、互联网等私企是毫无疑问的。但与其他国企相比,稳定性并没有太大差异。这里有三个问题:

(1)事业编制。

按照hr的说法,所里的员工的是有事业编制的,也就是所谓的“新型事业编制”。但同事们普遍持怀疑态度。这些年中电集团改革的趋势是企业化,大家都是合同工。以54所为例,去年是它给事业编制的最后一年。南方的研究所企业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个人感觉现在所里的事业编制名存实亡,最明显的依据是所里的末位淘汰制。

(2)末位淘汰制。

所里是有末位淘汰制的。个人感觉,应该可能没有私企执行得那么严格,但末位淘汰还是存在的

(3)离职率。

新员工的离职率非常高。能进到14所的应届生,大多都是电子信息相关,而且是比较优秀的学生,手里握着好几个offer进来,进来才发现由于信息的缺乏,自己决策时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新员工而言,二部与软件相关,离职率最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部门的员工没有离职的想法,没有离职的原因主要有几个:

在所里一段时间后,由于与外界的隔离太久,技术严重不匹配,很难跳出去了。一些不做具体技术的部门可能更明显一些。

所做的项目都是保密相关的,怎么写简历?

出差无休和高强度的加班工作让人很难有精力寻找新的工作。

最后,涉密以后离职,一般秘级需要在所里脱密一年,重要秘级为三年。

最后,研究部员工的年龄,比较高的占比并不大。主力研发人员多在30出头。老员工很多选择了转岗或是离职。

关于生活质量

加班和单休还是很累。双休到单休,看起来工作时间只多了一天,但工作休息比直接从2.5:1上升到了6:1。度过了加班的一周,周日只想在床上躺一天。这点和华为大概是相同的哈哈。去互联网的同学加班也挺多,但是大多有双休,或是大小周,感觉还好一点。去外企的同学最爽,不仅仅是双休,加班费也都是按照法律给。

出差的同事生活质量更差。一方面是和家人长期分离。妻子怀孕期间丈夫仍在外面出长差,回不了家甚至联系不到人的情况比比皆是。另一方面,每天和同事同吃同住,没有私人的空间。同时,休息日的不确定,让人很难安排自己在空闲时间准备去做什么。

另外,所里是禁止做副业的。一些保密要害部门和外场,手机禁止带入和使用,想炒股都是不可能的。

所里很多员工,尤其新员工的幸福感是很低的。很多人家境一般,希望找一份稳定收入中上的工作,入职后又发现自己工作并不满意,但家庭情况不足以支撑起自己折腾着换工作试错的勇气,只能继续工作下去,过了几年也就接受了。实在接受不了的,或是家底不错的很多都选择了离开。

关于离职

关于离职周期,实习期离职的同事们的情况来看,大多在一到两个月左右。涉密后的员工由于脱密期的原因,离职周期普遍更久。但貌似可以去不那么严格的国企单位委托脱密。

对于实习期离职的同事而言,丢了宝贵的应届生身份后,参加校招,很多企业并不承认;而参加社招,又没有工作经验,很多企业在社招时会明码规定N年工作经验起步。

因此可选择范围急剧减小,难度比校招时大了很多。以华为和中兴为例,华为低级别社招只有od的职位,而中兴要求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互联网公司如百度等很多也存在若干限制。

对于工作时间较久的员工,离职时一方面是保密协议的限制,需要在所里长时间的脱密;另一方面,所里每年的离职是有名额限制的。也就是说,如果今年离职名额满了,那么你就需要排队等着离职。我实在不能理解这奇葩的规定。

整个离职流程有十几个部门的字要签,非常繁琐与复杂。但我不能确定这是不是所里特有的。

如果是从14所跳槽去企业,很困难。原因参考第3点中离职率的部分,同时,所里在企业中的认可度是很低的。但如果只是想换个单位,不考虑跳出军工这一行,问题并不大,因为14所在军工行业是很受认可的,所以去其他研究所相对比较容易。

如果是企业跳槽进研究所,很多的研究所是开放社招的,所里很多人离职后也是通过社招去了其他的研究所。14所的社招名额比较少,但仍然会有。

建议:

如果军工情怀特别强烈,加班、出差、保密限制、待遇、生活、家庭等等因素都不需要考虑,那么来吧没问题。

如果你看到网上的吐槽已经产生了怀疑,但是不亲眼见到仍然觉得不放心,那么不要来。因为你排斥这种价值观,一旦发现是真实的,并不会适应它,而是会变得非常痛苦。除非环境改变,但这短期内并不现实。

如果你特别想挣钱,那么不要来,因为至少前两年你都是很贫穷的。

如果你看重家庭,那么不要来,因为所里的风气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照顾不到家人。

如果你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搞点自己的爱好,那么也不要来,因为加班时间和出差都不允许。

如果你想要私人的空间,因为出差每日每时要和同事在一起,也是没有的。

如果确实很想来,建议联系到在部门内工作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部门内部的工作情况再来。同一个部内部的不同科室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啥都不了解,不就是在赌吗?

其他的一些想法: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很多人放弃了华为的offer来到所里,所里却很推崇华为。不止一个老员工同我聊起,前些年所里的招聘相比现在是要冷淡很多的,但近几年不知道为什么,来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硕博。

最明显的一点,在于近几年来了很多清北的博士,比例较之前大幅提升。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所里的科研实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硕士以及出身不算太好的博士,其发展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了。领导中优秀博士的比例越发高。顺便说一句,有的博士,出差和加班也是很凶的。这个因人而异。

我思考了一下,认为原因大致有三个。

所里的硬实力确实是很强的,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尽管技术优势没有以前明显了,但仍然是行业领头者。

经过前两年薪资的调整,博士的待遇大幅提升。博士安家费分为三档,最优秀一档博士的安家费+年薪,在第一年便可以达到将近百万。实习期的时候,硕士每月平均到手4k,有一个月到手只有2k多一点,博士每月到手2W4左右(不包含公积金)。要知道,月入20k,按照单边公积金12%计算,扣除社保、税、公积金到手也就是15k不到,所以这个待遇真的是非常高的。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在薪资调整后,外界对于所里的印象便是极高的公积金,行业领头羊以及不菲的安家费;再配合一贯对研究所清闲养老的看法,自然觉得性价比非常高。

而由于军工研究所工作的特殊性,一方面员工普遍具有保密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害怕被定位到被卡离职。因此,不同于互联网员工的疯狂吐槽,所里很少会有员工发声。这就出现了很有趣的现象:

网上对于所里的追捧基本上都是没有在所里工作过的人的直观印象,但工作的形式与强度,却很少有员工发声。

而在面试时,所里对出差、加班、保密、待遇等问题基本都不会说明或是一带而过。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很多人认为知乎上的吐槽,因为其对互联网的推崇而带有明显的偏向性。

在一年的工作后,发现自己当初是在学校的象牙塔中呆的太久了,以至于那些匪夷所思的吐槽听起来像是刻意抹黑。

世上有很多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工厂里学机械的工人们,建筑铁路和建筑的工人们,还有早出晚归的摊主、车间里的员工都是非常辛苦的,不仅仅薪资低,工作环境也是非常恶劣的。工人和农民的地位被放到了错误的位置上,尤其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中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他们学历低么?未必,很多也是985211的硕士。但工程师红利从来都不是工程师的红利,人口红利也从不是人口的红利。我们引以为傲的基建狂魔的速度,如果你了解,就会发现它是用很多人日夜工作,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

对于很多的劳动人民来说,996对他们真的是福报。只不过他们不像程序员群体,有发声的意识和工具。

总体而言,所里三年后的待遇也算不错。但与高强度的加班、出差、保密限制等众多因素相综合,个人感觉性价比是非常低的。尤其由于对所里的错误印象,以及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导致很多人入职后的工作状况与当初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驰。

最后,一些无关但重要的事情:

对于很多的人,尤其那些根本没有选择的底层劳动人民而言,违犯劳动法的公司和恶劣的劳动环境是屡见不鲜的。整个社会的劳动环境并不是割裂的,绝大多数人也不过是时代浪潮中渺小的一个,每个人都是身在其中受影响的。

但至少,在我们有选择范围的时候,捍卫公正合法的劳动环境。这不仅仅是针对某一家公司,而应当是年轻一辈的态度。能发声的发声,能做事的做事。而在未来的10~20年内,90后、95后甚至00后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力。大学生、硕博等知识分子无疑有更多的发声意识和更多的话语权。

做国产数据库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华为 Mate 40很不错的,手机参数如下:

1、屏幕:屏幕尺寸为6.5英寸,屏幕色彩1670万色,DCI-P3广色域,分辨率:FHD+ 2376 × 1080 像素,用68? 3D 曲面屏,握持起来也更加称手。

2、拍照:后置摄像头像素:超感知摄像头:50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16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8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像素:超感知摄像头:1300万像素(f/2.4光圈),支持2D人脸识别。HUAWEI Mate 40 搭载业界顶级XD Fusion 硬件实时HDR能力,后置主摄像头及前置摄像头均支持。结合超强4核ISP 实时处理海量信息,获得更均衡的曝光效果,高品质画面连续不断呈现。

3、性能:用EMUI 11.0(基于Android 10)系统,搭载麒麟9000E八核处理器,麒麟9000E芯片用先进的半导体制程,是当前技术工艺最领先的5纳米5G Soc 手机芯片,将处理器和5G基带融于一体,带来速度更快发热更低和能效比更强的运行表现,从容应对5G时代中复杂的计算,负载任务,使HUAWEI Mate 40 成为领先业界的5G 手机。

4、电池:电池容量:4200mAh(典型值),标配充电器支持10V/4A或10V/2.25A或9V/2A或5V/2A输出,支持40W华为无线超级快充,支持无线反向充电。麒麟9000E将5G基带集成于Soc单芯片之中,和基带相比功耗降低,连接和电源管理更高效。同时,更精密的工艺制程带来功耗收益和更长续航。得益于整机供电效率提升和智慧电源管理,HUAWEI Mate 40 续航时间更上一层楼,续航无忧。

您可以登录华为商城了解更多信息,进行选择。

努比亚 z17mini 怎么样 知乎

1、万里开源

北京万里开源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是专注于国产、自主可控数据库及Linux操作系统产品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与MySQL、TurboLinux的技术积累及自主研发与应用经验,万里开源数据库及操作系统产品在功能、性能、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均处于行业先列,并应用于能源、通信、金融、、交通等多个行业。

2、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大型通信设备公司。公司通过为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和政企客户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让全世界用户享有语音、数据、多媒体、无线宽带等全方位沟通。

3、南大通用

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员工规模550人,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注册资金1.4亿元,员工规模550人。

南大通用是国产数据库领军企业,从成立之日起一直坚持国产数据库的研发和推广。专注于数据库软件产品和服务,致力于成为用户最信赖的数据库产品供应商。

4、人大金仓

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大金仓”)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据管理软件与服务提供商。人大金仓由中国人民大学一批最早在国内开展数据库教学、科研、开发的专家于1999年发起创立,研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通用数据库产品。

2018年,人大金仓申报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的创新与金仓数据库产业化”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产学研的融合进一步助力国家信息化建设。

5、阿里云计算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致力于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让计算和人工智能成为普惠科技。阿里云服务着制造、金融、政务、交通、医疗、电信、能源等众多领域的领军企业。

包括中国联通、12306、中石化、中石油、飞利浦、华大基因等大型企业客户,以及微博、知乎、锤子科技等明星互联网公司。在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12306春运购票等极富挑战的应用场景中,阿里云保持着良好的运行记录。

百度百科-北京万里开源软件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

南大通用-

人大金仓-

百度百科-阿里云计算

中兴和华为实力对比知乎

努比亚Z17mini手机的质量还不错的,像中兴和华为这种国产大品牌手机 的质量都是很好的,努比亚Z17mini是一款性价比颇高的双摄像头手机,主打小屏、双摄拍照等特性,这与荣耀8主打卖点也颇相似。

CPU核数:八核

CPU型号:MSM86(652)

CPU频率:1.8GHz

屏幕尺寸:5.2英寸

屏幕分辨率:1920×1080

屏幕材质:LTPS负向液晶显示屏

前摄像头:1600万像素

颜色:黑金色

外形尺寸:146.65 *72.5*7.45毫米

重量:155克

机身内存:64GB

运行内存:4GB

最大存储扩展:200G

电池更换:不支持

4G网络制式:移动4G,联通4G,电信4G

3G网络制式:移动3G,电信3G,联通3G

2G网络制式:电信2G,移动2G/联通2G

待机模式:双卡双待

蓝牙版本:蓝牙4.1

手机通讯行业的知名企业华为曾经和中兴一样在手机领域有一定的涉猎,不过两者的差距还远没有目前这么大,技术的进步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华为在扩展的过程中把握了合适的专注方向,在通讯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也使得它在通信技术领域成为了行业的领跑者。

5G时代的推动者中,华为可以说是一个主要标准制定者了,不仅在通讯技术领域有显著优势,在手机研发上,华为也投入巨大的研发经费,在资金投入大和技术优势的支持下,华为也成为了手机出货量排行靠前的企业之一。相比之下,中兴的发展可谓是命途多舛,在遭遇了美国的巨额罚款后,受制于美国技术的中兴发展就更加艰难了,在手机研发上,中兴已经有心无力了,芯片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下遇到技术封锁就好比雪上加霜,按照目前中兴和华为的对比情况来看,中兴想要在某一主要方面超过华为都不太现实。

那么中兴是否有可能在某方面超过华为呢?可能性也不是没有,毕竟华为的业务涉及领域也是有限的,在互联网技术上,华为的优势不明显,而中兴要想超过华为就得在其他技术上下功夫。从硬件设备转型到其他行业可能很难,不过在通讯技术上,中兴也还是有机会能专注于某一技术研发,这样就能有自己的技术优势。

技术上的较量并没有始终领先的说法,在这一技术上发展很好,在那一技术上可能就不怎么发展的好了,中兴在遇到这么大的挫折后能否实现反击还得看中兴的发展方向和技术研发基础。技术发展虽说没有捷径可走,不过适当选择发展方向,在利用优势的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实现反超也不是没有可能。十年磨一剑,只要中兴肯好好发展优势的技术,在未来实现对华为的反超也是有可能的。